从玉田《江氏家谱》看“乾隆盛世”
昨天 17:10
辛勤就蜗牛
玉田生活
从家谱序言看“乾隆盛世”
江玉儒
2002年第12期《收藏》发表《从一诗册看“康雍盛世”》一文,作者历数多名翰苑人才被罗织入狱,惨遭杀身之祸,株连九族,惨不忍睹。笔者读后颇为震撼,对于正史宣传的所谓乾隆盛世有了新的认识。恰巧本人收藏有玉田江氏二修家谱(手抄本),现将其中序言部分的一段记载公之于同好,或可从中窥见“乾隆盛世”的真相。
河北省玉田县的《江氏家谱》修纂始于清顺治庚子年间(1660年),终于光绪庚子年(1900年),240年间曾经四次续修。其中第二次纂修(手抄本)在乾隆十九年(1754年),序言部分《重录家谱说》载称:“玉邑地近王畿,膏腴尽属旗产,丰裕之族不下数户,悬罄之室十有八九,或家无寸土者有之,或流落他乡者有之,救死不赡,奚暇礼义。”这段话的意思是:玉田县在京都(北京)近旁,肥沃的土地均为清皇族据为旗产,因此,富裕的人家极少,农民十之八九家无寸土、口粮不继,以致流落他乡,连性命都保不住,哪里还顾得上讲究什么尊祖敬宗、礼义廉耻。
续修此《家谱》并作序的是本家族十世祖彩含公,当时的一位私塾教师(秀才)。他竟然在乾隆盛世发此不合时宜的议论,可谓胆量不小。笔者查阅此后嘉庆、道光、光绪年间的三次续谱,在过录此篇序言时,此段话均被删掉了,想必是有碍于朝廷,更可能是为躲避“怨时骂世”的罪责。
这段乾隆时人说乾隆朝事的议论,今天看来,却从一个侧面揭开了所谓乾隆盛世的真面目:满清贵族跑马占圈,土地高度集中于官僚、地主之手,农民日益贫困破产、流离失所。“皇庄”“旗地”形成于清兵入关后。据《清朝通志》记载:“国初勋臣皆给庄田,以代廪禄。”所谓“给庄田”就是用圈地的办法霸占农民土地,加上官僚、地主的土地兼并,清代初期土地高度集中,以致“一邑之中,有田者什一,无田者什九”。到乾隆时,“初期有田之人,今俱为佃耕之户。”
这则家谱序言印证了《清朝通志》的上述记载。应当说,这两则记载均为清乾隆朝农村状况的真实写照。
【本文首发于《收藏》2004年第3期,作者原署名刘君海,今还原作者本名,图片由作者江玉儒先生拍摄提供。】
(种玉田)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





游客